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在蓬安成立
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 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1日在蓬安举行。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汉代大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相如故里在古安汉县(今蓬安)。经过专家、学者近20年的研究考证,“相如故里在蓬安,生于蓬安,长于成都”这一观点,现已得到国内外主流学界认同。
司马相如不仅是中国的“词宗”“赋圣”,而且在历史上对中国“诗教”文化有着重大影响,在文化领域、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建树。他辅佐汉武帝,提出“封禅”建议,为巩固大汉帝国奠定思想文化基础。他出使西南夷,为大汉统一西南边疆,增进民族团结建立了不朽功业。他的辞赋,在文化领域影响极其深远,鲁迅先生说:“武帝时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 ,称司马相如的辞赋是“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流传千古,为后世争取自由婚姻爱情树立了楷模。但是,关于司马相如的研究,出现了其功绩和人格被曲解和诋毁的怪现象,其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也很少被人提及。因此,作为四川最早的文化大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开展对其人其文其事业的积极研究和宣传,应是责无旁贷之举。
早在1989年川东北方志学术讨论会上,时任蓬安县志主编的邓郁章向到会专家、学者披露了“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观点。2003年9月20日,以蓬安、南充为主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司马相如研究会在蓬安成立,聘请了部分省内外专家、学者指导。司马相如研究会成立后,进一步推动了相如故里和相如文化的研究,“相如故里”这一文化资源始得以开发利用。从2003年9月到2012年,先后在蓬安、南充、成都等地召开了20余次大会或论坛,先后收到国内外研究论文200余篇。同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出版了《相如故里在蓬安》、《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究论集》、《司马相如研究会会刊》、《研究动态》、《天下文宗司马相如》等论著。2007年,蓬安举行相如古县建县1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县委、县政府为庆祝建县1500周年,由县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司马相如研究会组织创作了大型历史歌舞剧《相如长歌》,其在县内和省内外演出,获广泛好评。这些研究和宣传活动,扩大了司马相如、相如故里和相如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
相如故里和相如文化研究是一篇大文章,通过这些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得出“相如生于蓬安长于成都”的结论,解开了千年相如县谜,为这篇大文章开了一个好头,对现实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对蓬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生长在四川的“中国第一文人”(明人侯一元语)司马相如,也是四川巴蜀文化之光,是四川文化和学术界要重点研究和宣扬的课题之一。因此,要把司马相如研究进一步推进深入,原有的司马相如研究会格局已经不适应需要,有必要集全川司马相如研究之力,组建“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并团结省内外专家学者,把这一研究深入进行下去。
成立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是传承巴蜀文化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需要。司马相如绝不只是单纯“为汉词宗”,他也是“以诗书而儒”的“通儒”,是百科全书似的汉代大儒家之一。他有着儒者的正气与胸襟,他提出的“封禅”,实是对大一统的文化中国礼仪性信仰作出的一个奠基性的贡献,他的大赋也有着与儒学六经并行的儒学文章(诗教)的崇高地位,他在文化中国发展史上实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宣扬。
相如故里的研究,也加深和扩展了我们对“文宗自古出西蜀”的新认识,加深了我们做大做强四川文宗旅游的新思路。蓬安现巳建成司马相如第一桑梓AAAA级风景区,推动了全县文化旅游发展。现在,已经把司马相如第一故乡蓬安、第二故乡成都写进了省政府文化旅游发展报告中。在省社科院落成的蜀学墙上,也已正式写进了司马相如“生于蓬安长于成都”这样的话句,天府广场青铜文化柱的路线图上也已标明。这充分说明,司马相如的故里既是蓬安、成都,更是四川。作为四川巴蜀文宗的代表,对其研究的社会反响,将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强劲推手。
四川文宗,赋圣司马相如开其端,“乡党慕循其迹”,汉代儒圣扬雄,文学革新前驱陈子昂,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宋代文化巨人苏轼与陆游,明代文坛著述第一人杨升庵,清代性灵诗宗张问陶、函海大家李调元,直到现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和巴金,这些“天下第一秀才” 皆比肩相如,成为上举后代文宗师法的楷模。如今,相如故城锦屏镇肌理犹在,古迹犹存,开发相如文化和旅游独具特色。在发展四川文化旅游中,可以循着这些巨匠的足迹,自相如始,在全川开展巴蜀文宗故里游。一条流光溢彩的文星璀灿的历史大道串联起蓬安锦屏镇、成都琴台、邛崃文君故里、郫县扬雄墓园、射洪金华山、江油青莲、杜甫草堂、眉山三苏祠、崇州罨画祠、新都桂湖、遂宁船山、罗江童山故里,乐山沙湾、成都正通顺街等等文豪所在故地或故里诸多闪光点,是今天引导文宗专题游的理想胜地。这些都需要四川文化学术,乃至旅游、经济等各界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并付诸现实。
相如故里和相如文化的研究,已逐步成为巴蜀文化研究的一大显学,成为可持续研究的新课题。它同时带动文君文化研究、巴蜀才子文化与才女文化研究,推动文宗在蜀、仙源在蜀、菩萨(音)在蜀、易学在蜀等等有着蜀学深刻内涵的研究,推动蜀学先于东土蜀学特色的研究,推动相如文化传承和创新。通过研究,也会进一步对那些企图否定相如、否定相如文化、标榜创新实则贩卖旧礼教,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违背时代精神的观点给予应有的驳斥和回击,从而推动四川学术研究蓬勃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奠基者,是汉代雄阔、大气、豪放、浪漫、和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体现者。他讴歌盛世,讴歌大汉初期80年盛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成就。他是盛世时代的歌手,是巴蜀文化史上第一位文化巨人。对相如文化的研究,可以把握住汉代精神的历史脉搏,把握司马相如为代表的汉代文人的群体性格,有层次有内涵地展示出汉代盛世时代精神和司马相如文化性格的成长过程,这同当今和谐盛世,昂扬向上的春天故事的时代精神是合拍的,会给我们许多历史的启迪,提醒人们在与历史的沟通中展开与现实的对话,与未来的展望,产生思想的火花,从而更珍惜和领悟当今盛世及其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乡的养料,是我们建设繁荣和谐幸福四川、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源泉。
随着相如文化研究的深入,必将对建设和发展相如故里、和谐四川,取得更多的成果。蓬安在开展司马相如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大型历史舞剧《相如长歌》和民俗歌舞剧《蜀红》,在省内外取得了很好的影响和效益。同样,“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 的成立,必将更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深化文化产业培育,促进文艺创作、戏剧、艺术、动漫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文化产业成果。
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是在现有的蓬安的司马相如研究会的基础上,以省内外一批声望高、影响大的司马相如研究专家担纲组成的学术性社团组织。它立足四川,依托蓬安,面向省内外,有利于团结省内外学者,把司马相如研究引向深入,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宏扬中华文化;也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蓬安作为相如故里的积极性和影响,促进蓬安文化、旅游和经济建设发展。其日常工作机构和经济支撑,仍依托蓬安县。省的学会成立后,原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仍继续存在,可以充分利用司马相如故里地域、人脉和历史影响的优势,吸收更多的人参加研究,吸纳更多的人才,扩大影响。